考古大事件——3月20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通气会力证张献忠“江口沉银”

首页 新闻资讯 业界新闻 考古大事件——3月20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通气会力证张献忠“江口沉银”

考古大事件——3月20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通气会力证张献忠“江口沉银”

[ 发布时间:2017-03-23 18:13:42 | 作者: | 来源:中国文化报  ]


民间传说,明末清初,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兵败四川,曾经把大量金银财宝沉入江底。这个传说是否属实?究竟有多少金银财宝被沉入江底?

3月20日,四川省新闻办公室召开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通气会。会上发布,今年1月开始发掘的江口沉银水下遗址目前已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张献忠江口沉银”证据确凿

张献忠是陕西延安人,明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参加农民起义,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号称“八大王”。1643年后,张献忠占据了武昌、长沙,控制了湖南全省、湖北南部等地区。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国。但张献忠在成都立足后不久,就与南进的清军展开恶战。1646年,他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遭明朝参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江底。

关于张献忠沉银,《蜀碧》和《彭山县志》记载了他在江口战败,船被烧沉,金银随船沉入河中。《蜀难纪实》中对沉银的细节有更多记载:“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由于银两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夹槽,把银锭放在里面,让其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打捞上来。但后来部队遭到阻击,江船阻塞江道,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

彭山江口镇是川西一个平常古镇,岷江在这里曾有一个古码头,江口沉银水下遗址就在古码头下游,分布面积100万平方米。多年来,当地一直流传着“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2005年和2011年,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中也陆续发现了一些与张献忠有关的文物,包括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为破解历史之谜,2016年1月,四川省文化厅组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向国家文物局提出了对该处进行考古发掘的申请。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江口沉银水下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并于2017年1月5日启动发掘项目。

根据通气会通报,截至3月15日,江口沉银水下遗址已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出水文物1万余件,包括西王赏功金币、银币、铜币、金册、银册、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和铁刀、铁剑、铁矛等兵器。“通过此次发掘,基本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确有其事,出水的万余件文物是确认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说,比如出水了相对完整的、内部藏有银锭的木鞘,这与史书记载是相符的。

“出水的银锭来自不同的地方,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这也与当时文献记载的张献忠的行军路线相吻合。”眉山市彭山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吴天文说。

创新方法  科技助力

“江口沉银水下遗址的考古,在发掘方法和理念上都有突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如此评价该遗址的发掘。

据悉,在发掘之处,考古队把整个发掘区分为四大区域,每个区域用10米×10米的方格进行划分,整个区域一共划分为8360个探方。“这样不管我们在哪个区域发掘,都有自身的标识,不管文物在哪个区域出水,都有自己的三维坐标。”刘志岩说。

考古队还针对遗址处于岷江河道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围堰考古,即修建围堰把遗址区内的水排干,将发掘环境从水下变成了陆地,再进行考古发掘,同时修建导流渠排清余水。“这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在内水区域开展围堰考古,为今后滩涂考古、浅水埋藏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工作范式和借鉴经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说。

在该遗址的发掘中,科技的运用也是一大亮点。高大伦表示,在整个发掘过程中,都做金属探测,每向下发掘一层,就做一次金属探测。同时,磁法、电法和探地雷达等物探手段也广泛运用,以确定发掘区域,再通过筛选机与人工筛选双重筛检,确保文物无遗漏。“发掘过程中采用PTK(实时动态差分法)精准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在重点区域安装延时摄影,搭建整个遗址的考古数据管理系统等,保证了考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他说。

此外,此次考古发掘工作还面向全国公开招募了志愿者,为公众参与考古提供了平台,也扩大了考古工作对公众的影响力,有利于让公众真正了解考古、走进考古,享受考古成果。

规划建设遗址博物馆

因为遗址发掘的时间要选择在岷江的枯水期,即当年的11月底至次年3月底。而如今,距离今年发掘工作结束还有约半个月。尽管出水文物数量巨大,但不少专家表示,目前的发现可能仅为“江口沉银”的冰山一角,未来的发掘成果更值得期待。

对以后的遗址发掘以及保护,不少专家提出建议和意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夏正楷指出,该遗址最下面是基岩,之上是基岩被河流侵蚀而成的冲刷槽,冲刷槽中沉积着文物。因此,在汛期来临之前,可以考虑将整个河道切断,再做相关解剖,以了解整个河道的基岩情况,并做测年,弄清楚基岩冲击槽的年代。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建议,应立即启动对该遗址发掘工作的总结和文物研究以及保护工作,同时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也需要着手进行。

据透露,下一步,当地将本着集约节约、共享资源的原则,在张献忠沉银遗址附近规划建设考古遗址博物馆。


210    2023-09-28 0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