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萍手稿捐赠上海 走近这位被遮蔽的传奇女画家

首页 新闻资讯 业界新闻 李青萍手稿捐赠上海 走近这位被遮蔽的传奇女画家

李青萍手稿捐赠上海 走近这位被遮蔽的传奇女画家

[ 发布时间:2017-09-14 10:13:31 | 作者: | 来源:雅昌艺术网 ]


  2017年大暑时节,300多幅中国早期抽象艺术家李青萍先生(1911-2004年)手稿遗作,由其侄女李美壁由武汉携沪,无偿赠与中华艺术宫。

  “澎湃新闻”见证了这次低调的捐赠。李青萍,这位被中国现代美术史遮蔽良久的传奇女画家,这位曾身陷囹圄又与世隔绝三十年的女性终生未嫁,却是中国抽象艺术的女性先驱。

  1937年,26岁的李青萍从上海赴马来西亚,展开一段艺术求索。80年后,她的百余幅油画、水彩画展现在其艺术的起点——上海。《无形·希声》中华艺术宫馆藏李青萍作品展自6月开幕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展期将持续到今年底。

  现代主义的觉醒

  初见油画《梦河》时,一位工作人员正在画前静观。33×45cm的尺寸算是展厅里一幅小画,是什么牵引着每日面对作品的观看者?凑近看,暗红色的画布是一条沉郁流淌河流,天际线白色的河面一点点铺陈到画面中央,暗红色也逐渐展开为红黑相间,直至在河流延绵的尽头收束在一抹橙红的亮色中。整幅画面布满或因岁月或出于画家留下的刀痕而透出一股凝重气息,它们似是岁月于自然界的创口,又更像李青萍布满伤痕的一生在笔端的缩影。

  1911年11月16日,李青萍出生于湖北江陵县荆州城,原名赵毓贞,自幼接受新式教育、生性奔放。1926年,赵毓贞改名李媛,先后就读于武昌女子职业学校和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武昌艺专期间,她初习了西洋绘画。1932年,经校长举荐,李媛考取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图音系。当时,新华艺专由徐朗西任校长,留法归来的汪亚尘任教务长,艺术家潘伯英为总务长。在汪亚尘、周碧初等教授的执教下,艺术取向偏重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以及野兽派一路风格。

  在一份“新华艺专毕业生纪念册”中,记录着同学对李媛的印象——“……性直爽,富感情,态沉静,重信义,好抱不平,每遇辄言诸口,常以是而获罪于人者多多,然不自知。”“女史爱西画,恃画而忘餐,好音乐,其声调悠长壮丽,一众巾帼丈夫气。”1935年毕业前夕,新华艺专校董及兼职教授徐悲鸿参观毕业展,观看李媛作品后赞其为“新派女画家”。

  1937年,英属南洋群岛四州府照会吉隆坡驻中国领事馆,在上海招聘美音人才,为南洋中国侨民办学服务。李媛经推荐入选。南洋是李媛先祖曾侨居的热带岛屿,对她来说,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像是得到先祖庇佑的一次归途。

  据学生回忆,李媛课余经常带学生写生南洋风光,画风颇传习了新华艺专时期学习的印象派等风格。南洋的热带地理、气候、形成了炽热的阳光和绿色雨林,红绿相间的冲突与对比,成为李媛独特的色彩符号。她无意中发现了印度籍校工沙都那萨的泼彩画,又从马来亚的传统民间工艺巴迪蜡染中汲取艺术营养,为自己的作品注入了南洋印记的生命针剂以及远超同时代中国艺术家的现代主义因子。

  赋予抽象绘画以厚重感

  身为李青萍遗作继承人,李美壁女士此次以极为低调的方式完成了300多幅李青萍手稿遗作的捐赠。这批手稿,多绘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半为姿态各异的人物。铅笔、钢笔、圆珠笔和水彩颜料绘成的画面或写于普通信纸或绘于“李青萍用笺”上,每一张都被黏贴在当地的报纸上,一一编号。这批历经岁月的手稿,发黄变脆,触摸间,让人看到一个风烛残年的女画家倔强的艺术生命。

  这并非李青萍作品第一次以一种朴素的方式进入公共收藏机构。2003年11月,原上海美术馆负责人李向阳初见李青萍时,“老人从被窝中伸出一只刀劈斧凿般、布满千沟万壑的左手”,她的作品装在床底一只“漆成绿色的铁皮箱子”里,为了保护作品,画家一度将作品藏进衣柜,自己睡在衣柜前,以病弱身躯看管它们。

  正是这一批作品组成了此次对公众展示的李青萍艺术展。展览由寻影、萍踪、回声三部分组成,上百幅作品皆出自艺术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及九十年代的创作。其中的《马来风情》《马来意象》可以说是画家对往昔生活的回顾,它们在一众抽象画中尤为别致,椰林、阳光、蓝天,正是女画家青春所置身的色彩。

  南洋数年,是她一生中的华彩,青春饱满的激情焕发出她的教学热忱,南洋茂密的椰林和湛蓝海水也鼓动起她的创作冲动。她的艺术作品还吸引了徐悲鸿的目光,徐悲鸿不仅亲自为她选编画稿,刊印成集,还为她取名青萍。1941年徐悲鸿为李青萍所绘肖像速写亦是两人情谊的见证。

  1942年,李青萍回到中国,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写生、办展、卖画。1943年,她应邀赴日多个城市举办画展,广受欢迎。但是这场展览,却成为她此后人生的威胁和伤害,几乎让她付出了后半生的惨重代价。青萍之名,青青浮萍、浪迹天涯似乎也成为一个隐喻,如影随形。


228    2023-09-28 00: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