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赏灯:当代艺术家的另类“花灯”

首页 新闻资讯 业界新闻 元宵赏灯:当代艺术家的另类“花灯”

元宵赏灯:当代艺术家的另类“花灯”

[ 发布时间:2017-02-12 11:15:08 | 作者: | 来源:雅昌艺术网  ]


       中国人过春节,到正月十五闹完花灯才算结束。这一天最突出的景观,就是围绕张灯、赛灯、赏灯等一系列“灯”事活动而展开,因而也称“灯节”。不过在科技发展的当代,赏灯的方式也势必发生巨大变化,古人赏灯笼,今人赏灯光。元宵佳节,一起来看看当代艺术家的另类“花灯”吧!

  【赏灯习俗历史悠久 今人的“灯”才独特

  “赏灯”是一个极富游乐性质的群体节俗活动,这种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更加兴盛,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明清宫廷都颇重视元宵节的赏灯活动,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至清代,观灯的同时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热闹非凡。

 

《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之正月观灯》

  到了今天,以人工光源为主要媒介的“灯光艺术”也为元宵节的赏灯活动增添了不少风采,以特立独行著称的艺术家当然也不会放过“灯”这个命题。

  谷文达:用两万盏灯笼,造一座花果山

  去年11月,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谷文达:西游记”展至今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谷文达奇思妙想将美术馆用25500只灯笼包裹起来。这一件大外套——展览上体量最大的作品“天堂红灯|上海站”,用灯笼应和建筑,造出《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和火焰山,悬挂灯笼的金属构件则被视为金箍棒、银箍棒。

 

被灯笼包裹起来的民生二十一世纪美术馆

 

谷文达《天堂红灯|上海站》

  “花果山应该是很美好的,有花有果子,我就用了彩虹的七彩。”谷文达说。灯笼上绘有美猴王、蒙娜丽莎、梦露等古今中外最著名的笑脸,以波普的形式展示着美术史。这可能是人们能看到的最气势磅礴的花灯了!

  王郁洋:用灯光造一个“月亮”

  而艺术家王郁洋则不甘于还原灯光原来的样子,而是用灯光弄出了个“人造月”。

 

王郁洋《人造月》

 

王郁洋《人造月》

  这是一个人工制造的巨大发光装置艺术,直径4米的球形灯架上,使用了成百上千支紧凑型节能灯管,象征着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光污染的泛滥已经让我们失去了月光和星光,并且用不同的灯具模拟了月球的表面特征,包括大小不一的陨石坑。

  黄嘉伟 胡俊铭 戴福明:告白神器《粤能量》

  艺术家黄嘉伟、胡俊铭、戴福明创作的作品《粤能量》是一个大型光动装置。这个装置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但是如果你肺活量够大,嗓门够大,就能看到惊喜了。

 

《粤能量》黄嘉伟 胡俊铭 戴福明/2015

 

《粤能量》黄嘉伟 胡俊铭 戴福明/2015

  观众们可以对着这个灯光装置呐喊,当你分贝够高的时候,装置中就会飞出那颗粉红色的心!感觉是个告白神器呢!

  冯嘉城:灯光“月亮”传递环保理念

  青年艺术家冯嘉城的作品《月霾》也是一件独立的灯光作品。事实上,“月霾”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环境监测装置。整个装置由两个部分组成,10米人造月球安置在室外,内置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官方公布的PM2.5浓度数据。

 

冯嘉城《月霾》

冯嘉城《月霾》

  整个“月球”其实是把抽象数据视觉化,把不可触摸的PM2.5转化到人造月中,人造月根据提取到的PM2.5浓度改变自身的亮度。在不同环境、相同环境的不同时段,月霾会根据PM2.5的浓度变化发生相应的亮度变化。亮度越高,说明环境中的PM2.5浓度越低,空气越好;亮度越低,那么代表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高,空气的污染也更严重。


254    2023-09-28 00: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