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里的“鸡”
[ 发布时间:2017-01-24 11:07:38 | 作者: | 来源:雅昌艺术网 ]
“鸡”在中国古人心里是有丰富含义的。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写道:“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勾画的是一幅田园牧歌的画卷。 “闻鸡起舞”则出典自《晋书·祖逖传》,说的是东晋名将祖逖胸怀抱负,刻苦练武的故事。鸡鸣司晨,雄鸡一叫天下白,鸡总是与清晨联系到一起,让人想到时光流逝,含着催人奋发的力量。
在中国画里,“鸡”也是个讨喜的题材。“鸡”与“吉”读音相通。这样的画作总带着些喜气,可以在节庆之日转赠亲友,也能登堂入室,悬挂在自己家中。
可也正是因为“鸡”太过常见,画家要画出特点,还要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是十分考验才情的。同样是画鸡,沈周笔下的鸡朴拙有趣,郎世宁和邹一桂笔下的鸡傲娇美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现代画家陈大羽的鸡,在他笔下,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霸蛮和疯癫。他笔下画的是鸡,心中装着的,实则是老鹰!
《画子母鸡图》是宋代工笔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一只母鸡引领著五只孵出不久的小鸡,在地上漫步啄食。母鸡雪白的羽毛蓬松亮丽,目光充满著慈爱,小鸡则稚嫩怯弱,依偎在母亲的羽翼保护下。画卷中的诗塘有明宪宗行书御题七律一首,宪宗酷爱此图,于是题赞抒发自己的感触。
《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上有作者的题词:“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作者画此画是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上攀,压弯了芙蓉枝,表现出了锦鸡的重量感。画内藏印有“万历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是宋以降历代皇室重宝。
此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李迪是宫廷画师,北宋宣和年间任职画院授成忠郎。南宋绍兴年间,他复任画院副使。此画递藏有序,鉴藏印钤宋代“张则印”,明代“项元汴印”、“墨林秘玩”、“项墨林鉴赏章”、“神”、“品”等,又一朱文印模糊不辨。裱边钤清乾隆皇帝“太上皇帝之宝”、“八征耄念之宝”玺印2方。
画中的小鸡稚拙可爱,圆头圆脑,画家的笔触赋予小鸡绒毛般的质感,更凸显其娇小可人。两只小鸡神态生动,似乎正在巴望着前来饲养它们的母鸡。
沈周(1427—1509),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深受父亲影响,终身不仕。景泰年间自己建了个依山傍水的竹居。屋外深深竹林,屋内作画、待客、赏古、吟诗唱和,成为了类似今天文化沙龙的去处。《鸡》背景简单,画面整体显得素雅、干净。处于视觉中心的母鸡,体态圆润,朴拙有趣,憨态可掬。
《锦春图》为清康熙宫廷画师郎世宁所作。画家将两只富有吉祥寓意的锦鸡置于中国传统水墨笔法的花卉奇石景致中,画面色彩绚丽,锦鸡身姿优雅,神态高迈,显得高贵美艳。
邹一桂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官至内阁学士,善画山水与花鸟。此画技法严谨、笔法精微,画中的鸡色彩明丽而、威风八面。
徐悲鸿的奔马闻名遐迩,其实,他以鸡为主题的画作也数量颇丰。不论画人、画马还是画鸡,作为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都有所寄托,有所象征。他笔下的公鸡常常昂首挺胸,具有屹立不倒的英雄气概。在风雨飘扬、世事动荡的20世纪,徐悲鸿也通过公鸡来寄寓英勇顽强的精神。
齐白石的花鸟总是带着浓厚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然而,这幅《七鸡图》却蕴含着一份巨大的悲切。画面左侧有齐白石的提款:抚青先生雅属:卢沟有事后无画兴,今秋翻陈案矣。白石”。“七鸡”亦为“七七”,齐白石以此画暗指日本侵略者依仗强大武力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画面中,6只体态壮硕的小鸡正围攻一只稍显瘦弱的鸡,代表当时中国与日本的力量悬殊。
陈大羽是一位极擅画鸡的画家,也是白石老人的弟子。他笔下的鸡几乎从未双脚着地,总是呈现一种展翅欲飞,或疾行奔走的状态。它们似乎都有着老鹰的凶狠与激动,大大地张开翅膀,却终究无力飞上天空。因而,它们总显出一种强烈的焦躁不安,令画面极具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