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恒斌:狂热不懈的字画之路
[ 发布时间:2016-11-01 11:34:00 | 作者: | 来源:中国书画网 ]
眼前的魏老师,身着一件普通的灰色T恤衫,简单朴素的西裤,看上去显得很精神,只是这明显和 “当代书圣”的身份不相符,甚与当今频繁在公众面前现身的、那些光彩照人的、冠以各种头衔的某些艺术大师们相比,他简直有点“太朴素了”。
年近七旬的魏老师,比其他书画家多了几分沉稳和深沉,随和得近乎谦恭的笑容,以及他和记者侃侃而谈的举止,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当记者读出一连串的魏恒斌的称谓并尊称其“魏老”时,魏恒斌笑了笑,随即打断了记者的话语,摆了摆手说:“我虽然获得了众多的荣誉,但还是一个普通的人民书画家,写好字、画好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书画珍宝,才是我的夙愿。”
在和魏恒斌交流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他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并非简单地局限于对书法结体、书写技巧或字形的驾驭和理解,而是对书法所孕育的文化、道德、精神以及人生感悟的一种近乎痴狂的追求。
因此,他的书法,绝对不仅仅是诞生于手腕和毛笔下的平面的字形,而是他数十年人生积淀带来的独特的并且渗透于灵魂深处的情感与线条的对话,是一种在极致的艺术境界中,今人和古人超越时空和历史的照会所幻化出的一个个带有艺术气息的生命体。
在魏恒斌一生对书法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创新过程中,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辛酸、孤独和痛苦,而最终名震中外、举世瞩目的呢?沿着他的书法历程,我们走进了他的人生。
年少艰辛求索步入仕途
魏恒斌是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的宗亲,被誉为“千秋金鉴”的大唐贞观名相魏征的后裔,其家族人才众多,学识深厚渊博。他的祖父魏景殿因能医善文而名震数百里。其伯父魏国民在当地有名的私塾教师,书法造诣很深,魏恒斌从三岁就开始跟随三伯父学习书法,且表现出了一个三岁孩子惊人的学习热情和喜好。
随着魏恒斌祖母方氏的去世,整个家族慢慢走向了破落。魏恒斌的父亲有5兄弟,他父亲12岁时就承担起大家庭的重任,种田、砍柴、放牛,送三伯父念书。
“我父亲18岁那年结的婚,婚后不久,祖父因悲伤过度,导致精神失常,我们无法在家生活下去,只好搬家,前后连续搬了7次家,我们8个兄弟姐妹都不是在一个地方出生的,直到解放前,我6岁的时候,我们才搬回了老家去住,在搬家过程中,我失去了两个兄弟和7位亲人。没人能够理解我们那时生活的艰辛。”魏老师一脸的凝重。
家庭的贫困并没有打断魏恒斌对书画的喜爱。由于家里买不起灯油,魏恒斌就经常用松节油去当灯照明,练习书法;买不起纸墨,就用树枝和筷子在地上写,“那时的我,不渴求吃得饱、穿得暖,只想能拥有一支毛笔和几张毛边纸。”
由于魏恒斌长期在晚上用松节油点灯熬夜练习书法,他的眼睛视力在缺少光明和被松节油灯冒出的浓烟熏烤下逐渐变差,到高中毕业时,视力由1.5降到了0.2,直到现在,双眼虽然动了复明手术,但一旦长时间忙于创作的话,眼睛就会疼痛难忍。
凭借着聪明的智慧和一手好字,魏恒斌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小有名气,上小学一、二年级时,过春节就给邻居写春联。1952年春节给一户姓刘的人家写春联,刘大伯给了他2元钱(当时是2万元),魏恒斌用这钱全部买了笔墨,父母知道后高兴极了,鼓励他继续努力。
1963年,20岁的魏恒斌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因失误而没有考上。回到农村后,白天参加集体劳动,晚上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每晚11点以后回家。他一边复习功课,一边练习书法,经常到凌晨四、五点才上床休息。这样,他的视力更差。
1965年,对于魏恒斌来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那年的高考,魏恒斌第一志愿报考湖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考试结束后,魏恒斌就回到家里继续一边支教一边练习书法,等待高招录取通知书,就是这个“录取通知书”发生了一件让他难以忘怀的事。
“那时,魏恒斌在家里左等右等就是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直到8月30日早晨7点多,魏恒斌正挑着一担土灰上地里种荞麦,他的一位侄孙女急匆匆地从30多华里的外县赶来,把录取通知书递到了魏恒斌的手中,万分激动地说“好多人围着看一张东西,我也掺合着去看,一见魏恒斌三个字,就知道是叔公的。离入校报名注册日期只有两天了,所以没天亮就跑过来了!”
湖南师大是 9月1日开学,报名截止时间是8月31日。时间如此紧促怎么办?魏恒斌家里人兵分几路,有的卖粮办迁移户口,有点凑学费当天就急匆匆地往学校赶。8月31日下午5时,到了学校,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学校每月只发13块钱,生活费12元,零花仅1元,真让魏恒斌捉襟见肘。无钱买笔墨,就把同学、朋友寄来的信纸,翻来覆去练字,用5分钱一支的毛笔蘸着水在玻璃板上写,用棍子在砂盘中练腕力,用指头在自己膝盖上练笔韵,用筷子和钢笔壳当毛笔使……
他一边苦练书法,一边加强书法理论学习和修养,如饥似渴地学习书法理论。他利用政教系办《红日》板报的良机,把出黑板报、写毛笔字作为自己大学课余生活最丰富的时光。
半年的大学实练,使魏恒斌的书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快成了学校的“名人”,“不止是我们系,其他系要出黑板报或者写什么东西时,也都请我过去帮忙。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也很开心。”魏恒斌说。
1966年的春节,魏恒斌没有回家过年。因为凑不齐一元四角钱的路费,于是他就留在了学校,整个寒假他都在图书馆里埋头学哲学,攻《黄庭坚书谱》和各种书论,挤时间苦练书画。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魏恒斌想家了,但他一头扎在图书馆里练习书法,他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四年的大学生活,给魏恒斌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最难忘的事情是1967年给学校书写毛主席语录牌,办“毛主席光辉形象敬仰馆”和“新针疗法学习班”。学校80%的语录牌都是他书写的,“毛主席光辉形象敬仰馆”三个大馆的展览图片解说词,是魏恒斌用楷、行、隶三种书体书写的。其间,他还为拜师者书写范本1万多份。那时,他的墨迹已经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和港、澳地区,以及新、马、泰和美、英、巴西等国。主动协助广州军区在师大举办了4期“新针疗法”学习班,不仅为学校和社会培养了一批义务新针疗法骨干,而且他自己又多了一技之长,为后来服务社会和群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9年,魏恒斌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后先到湘西凤凰搞教育革命调查。当他到达凤凰时,正值建国20周年大庆,魏恒斌帮助县政府把整个凤凰城写了个满街红,一时间前来求字拜师者络绎不绝。他一边工作,一边给一中师生上书法课,办社会书法爱好者学习班。整天忙忙碌碌,过得很充实,浑身是劲。
1970年8月,魏恒斌分配到新邵县工作。他领着17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毕业生到县“四向办”,报到后一起进“县五七干校”锻炼,不到一个月就上三线,修湘黔枝柳铁路。在铁路建设中,魏恒斌写文章,办《铁路战报》,名震整个铁路建设战线,被评为三线建设英雄。
1972年4月,归队到新邵县一中任教政治课。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书法,深受师生爱戴。
之后,魏恒斌曾任中共湖南新邵县委办公室第一副主任、县八届人大常务委员、区委副书记兼寺门前乡党委书记。1983年底,调任中共邵阳市委政策研究室第一副主任,被中共湖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先进秘书工作者。1991年调任中共邵阳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兼市委讲师团主任。
走入仕途的魏恒斌并没有因此而耽误自己的书画创作,除了出色完成工作任务之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搞书画创作。就连一家三代7口人同住18平米房子的岁月里,他大多是深夜独自在办公室练习书画,从不懈怠。在任中共邵阳市委政策研究室第一副主任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期间,他主编《村级经济概论》、《政治经济学概要》,为市委决策服务。主办《邵阳工作》、《廉政简报》,为邵阳市的经济发展和廉政建设做出贡献,为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尽职尽责。还主编了《大潮风流》大型改革报告文学集,《辉煌的邵阳》、《邵阳宣传》、《邵阳五十年》和《改革之路》等系列丛书。
魏恒斌在从政期间,曾兼《中国书画艺术百科全书》编委、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邵阳市书协副主席和市社科联副主席,世界华人艺术交流协会副主席,中国名人名家协会副主席,国际中国书协和美协副主席,《发现》杂志和中国名家书画展示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一级艺委,中国书协和美协会员等40多职。
笃学励志成就人生
60多年来坚忍不拔地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使魏恒斌的书法艺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魏恒斌书法行笔多走中锋,运笔沉稳精到,速度的快慢、节律的缓急、墨韵的变化是随心而动,应机生发,或放或收,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魏恒斌的临池与笔耕,篆、隶、楷、行、草兼擅,秉承传统但不囿于传统,他勤于练习,又善于思考。能尽百家之美,博众家之长,融成一家之奇,纳无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意于传统之外。
他的行楷形体端庄森严,笔力遒婉,气势雄伟,苍劲中见奇崛,奔放中见精神,既有唐楷的酣畅,又有魏碑的险绝,丰富了楷书的笔墨韵致,反古生新,醒人耳目,往往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行书,笔法墨法厚实圆融,中宫紧凑,笔力外张,左右逢源,使转灵便,笔有蓄力之势,墨有旁沈之迹。枯崛与飘逸相济,遒劲与洒脱互见,“力屈万夫,韵高千古”,犹如“东风出秀,明月入怀,”给人以无比欣悦的艺术享受。
他的隶书,取法于《曹全》、《乙瑛》、《张迁》诸碑,书势肃穆,风韵典雅,造型多姿,气韵生动超逸。
他的草书,有王羲之龙跃天门的跌宕腾跃,有张旭、怀素风驰电掣般地回旋飞动,有董其昌清高逸远的潇洒神韵。
他的篆书,师承邓石如,笔画线条浑朴自然,结实壮美多姿,字体整齐而纯朴。他的刻字作品,刀工精细,气势磅礴,流畅宏灵。他的山水花鸟画作,用笔生动,气度宽宏,挥洒自如。
总之,魏恒斌的作品,是他在60多年孜孜不倦刻苦磨练和感悟中,在无拘无束的挥毫用笔中,使自己的主观意识得以淋漓尽致的宣泄和表达,充分展示了他鲜明的个性、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形成的独特风格,赋予观众无比广阔的联想空间和无限美的享受。
他初学柳体,继习颜字,由此上追二王,下研黄庭坚、米南宫,同时,又在学怀素、欧阳询、黄自元等书体上下了许多功夫。他既攻帖学,又攻碑学,于魏碑研习最力。可以说遍学百家,从中汲取中国书法的精华,自成一家。
几千年来,从晋朝王羲之到唐朝颜真卿,至宋朝苏东坡,形成了书法艺术三座高峰。继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之后而有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真卿),到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苏东坡)三大行书,自然有其积淀、发展和成型的历史轨迹,作者无力从深层次去考究和评价,然而由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魏恒斌行书字帖》,其中所书的《岳阳楼记》、《陋室铭》、《滕王阁序》却是由魏恒斌亲手所书并摆在当今社会和世人眼前、活生生的天下第四行书,或许可以称作魏恒斌先生为中国书法树立了第四座行书书法高峰。
当我们翻开魏恒斌书写的字帖时,看到上面的字飘飘洒洒、行云流水、大气霸气、老辣独到。让人们从中可以看见王羲之字的神韵,颜真卿字的气势,柳公权字的风骨,黄庭坚字的潇洒,米芾字的刚劲,怀素字的奔放,何绍基字的奇崛,欧阳询字的俊秀,黄自元字的飘逸。让人观之如浇瀑布之淋漓,品之如饮甘露之舒畅;那精细、那气度、那宏灵、那滋味,让人如食满汉全席、如亲四美秀色。
2005年秋,在北京大学一次书法艺术研讨会上,一向对魏恒斌书法极为赞赏的博士生导师肖琛对出席会议的博士生、研究生说:“在你们面前摆了两本书法字帖,一本是古代王羲之的《兰亭序》,一本是当代《魏恒斌行书字帖》,你们认真地看一看,对比一下,你喜欢哪一本字帖,就投其一票。”测验的结果,有2/3的参会者投了魏恒斌的票。几乎是在同一时期,美国哈弗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韩国人文大学艺术学院的博导们也进行了同样的测试。相距万里、远隔重洋的不同名校,测试的结果却是惊人的相似。
2006年10月1日,经中国策划年鉴评审委员会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局批准,魏恒斌正式注册为“当代书圣”,成为中国十大注册品牌人物之一。
魏恒斌的字画曾受到张汀、张世简、李铎、佟伟、谷向阳、郭亚军、王琪、何建国、邹德忠、颜家龙、吴沫淳、朱守道、周宏兴等众多书画名家的高度赞赏。美国哈弗大学教授萧明艰先生多次致信魏恒斌:“魏君书法,劲秀雅致、天才与力学、神韵自然、继往开来、俱见功夫,真可谓力屈万夫、韵高千古,至为钦佩。”
中央党校原教务长、博士生导师王瑞璞说:“魏君书法很有个性和时代感,越看越有劲,确实是一枝艳丽的常开不谢的鲜花。”
北大博士生导师肖琛对魏恒斌书法倍加赞赏:“多年前我就十分欣赏魏恒斌的书法,我把他的书法字帖一年四季摆放在客厅的案桌上,把他的作品用北京最好的装裱材料装好后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让所有的客人感受恒斌书法艺术的熏陶。他的书法作品实在太好了,令人神往,完全可以与王羲之相媲美。”
魏恒斌书画作品先后在中国军博馆、全国政协礼堂、人民大会堂、港澳台、东南亚各国、西欧数国以及韩国、巴西、日本、加拿大、美国数度红火展出并取得巨大的成功。他的作品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1000余件,已有36幅作品在“世界首届书画艺术大赛”、“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精品展”、“第三届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大奖赛”、“第30届国际书道联盟展”、“《祖国颂》中国书画大展赛”、“中欧文化艺术交流展”等中外大奖赛中获金奖。
在魏恒斌的书画生涯中,他先后被授予“中国德艺双馨金奖艺术家”、“中国书画艺坛名师”、“中欧文化大使”、“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中国慈善大使”、“中国文化名人”等多个荣誉称号。他的作品和传记被收录《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字大辞典》、《20世纪中外书画名人大辞典》、《世界当代人才库》、《中国书法家选集》、《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中国硬笔书法大典》和《中国刻字大观》等300多部大型辞书和专著。
四川李白碑林、大足碑林,山东潍坊和浙江雁荡山国际文化碑林,江西三清山,中国少林寺,河南嵖岈山,湖南常德诗墙以及韩国汉城碑林等大型名胜,碑林都有魏恒斌力作勒石。中国许多报刊、电视台、网络以及美国洛杉矶熊猫电视台,均以大篇幅宣传报道了魏恒斌的书画业绩。
60多年过去了,由于经常熬夜写字画画,长期积劳成疾,魏恒斌的心脏经常超负荷运转,加之本来心脏就不好,在他的卧房和书房放着很多药,“人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不是这痛就是那痛,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活泼乱跑的小伙子喽。”
在和记者谈起当前中国书法界的一些现状和发展趋势时,魏恒斌谈了谈自己的看法。“当今书法界讲求创新,以创得新,用创融新,这是非常好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业内也出现了比较浮躁的一面。有些人表现出急功近利,还没有真正领悟到书法艺术的精髓,就急着把自己装点成某某家,就急着开画展,并借此卖画赚钱。这对于研究书法是很不利的。”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不是商品,是去让人们欣赏的精神食粮,不是社会交易的砝码,它是无法用金钱和物质去衡量的。好的作品,除了要表达自己的性格、情感之外,同时要服务于社会,要尽量让人家接受、喜爱,如果人家都不接受,书法就没有意思了。”魏恒斌说,“只有把书法真正充实和融入到社会中去,让它贴近民众,服务百姓,那么书法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才能根深叶茂,永放中华名族之光。”
魏恒斌一贯主张书法爱好者先从练习写大字开始,“大字是最难写的,如果能把大字写好了,写好小字就不难了。”应该静下心来把基础打好,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强自己的修养,包括道德的修养以及文学的修养,力争人品和字品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家。
对于人生,魏恒斌感悟良久,“心静者高,高者俯瞰世界;心和者仁,仁者包容万物;心慈者深,深者淡定人生;心慧者爱,爱者笑对每天。”这是他对人生感悟的总结。“做人主要是心态,心态放稳了,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打乱你的心。”
魏恒斌说,人要学吃苦、能吃苦、敢吃苦,“一个人若要往上爬,就得要吃苦,要流汗,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只有这样当成功之日回眸往事时,就会感到无论流多少汗,吃多少苦,经受多少磨难,都是值得的,平生无悔。”
拉二胡、弹钢琴、吹笛子是魏恒斌闲暇时最喜欢做的事情,“这不仅可以自己得到很好的休息,更重要的是陶冶了个人的情操,能让我的心态放得更稳。”最让他热衷的还是种菜。自1986年开始,利用空暇时间,整点闲地种蔬菜,不忘盘中餐来之的不易。”
“我是农民出身,是一步一步从泥土里走出来的,即使走到现在,我对于土地还是有种特殊的感情,虽然离开家乡很久了,可是我依然眷恋着家乡泥土的清香。”魏恒斌深有感触地说。
谈起未来,魏恒斌没有说太多,只是表示会继续在书法艺术这条路上走下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养天地正气,法古今贤人。古往今来的著名书法艺术家都是我的老师,我还要好好的去研习。”
淳朴的话语、坚定的眼神,或许从魏恒斌身上读懂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共同祝愿魏恒斌大师在书法艺术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也共同期待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展示于公众面前。